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8节(1 / 2)





  事实上,随着时间推移,北燮的情形确实与沈安侯说的一样。最开始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的高门大户渐渐回过味来了,心照不宣的划分地盘强占土地。百姓被这番转变打了个措手不及,想要联合抵抗,却发现再无人带领他们闹起来,反而处处是限制和打压。

  世家贵族想的明白,这时候再找对家麻烦争夺权势根本一点儿意义都没有,反正半年时间一过,大家只怕都是平头百姓。与其斗成个乌眼鸡谁都捞不到好处,还不如和光同尘和气生财。至于百姓的生死存亡——反正有南燮随时接手烂摊子,他们才不管呢。

  算盘打的叮当响,程铎老夫子差点儿没被气出病来。好在张瑞阳反应及时,熟门熟路的带着天师道的二代弟子打出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。虽然论实力比不过朝廷,但救人无数却是事实,无形中给沈淑窈拉了许多人气。

  这还只是次要,民丨主丨教最要紧的一桩任务,乃是鼓动奴籍百姓逃到南燮去。他们在民间奔走相告,内容只有简单一条:南王治下四州已经没看奴籍,大伙儿只要过去就是良民。不仅可以吃饱穿暖,还能读书科举,为官做宰。

  谁会希望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,还连累了子孙后代?且民丨主丨教的传教者不光嘴上说说,还有详细的出逃路线规划,有人领路兼安排食宿。凡是过的不算十分如意、又有几分野心的奴仆,少有不会心动的。

  大户人家突然发现仆从锐减,生活诸多不便,一时慌了手脚。好在百姓的日子不好过,卖儿卖女的不少,大可以再买一些回来。只平民百姓也不是傻的,与其等到成为奴仆再逃,还不如收拾家中细软走为上策。

  明明不是灾荒之年,北燮五州却献出了“十室九空”的征兆。有人踌躇志满得意洋洋,数着自家田地又多了不少,也有人看的明白,知道再这么下去,不用等到半年期限到,北燮便要彻底垮台。

  明白人不少,但没人敢轻举妄动,世家门阀同气连枝,注定他们不能玩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戏码。眼见北燮如一艘漏水的破船,而所有人还在狂欢般将破洞掘的更大,终于有人坐不住了。范家新娶的嫡少夫人楚暖婷说服了夫婿,一块儿与自己的公公、庐陵范氏当家族长范远长谈。

  范远面对儿媳妇张嘴便提家族生死存亡一事并不十分意外,反而有心调侃:“我曾听说你们楚家有个例会,由男子和女子对坐辩驳,长老充作裁判,所得结果能影响族长的决策。今日听你言辞,此事果然颇有益处。”

  楚暖婷的夫婿听着亲爹闲扯,不禁有些着急,楚暖婷反倒不急不缓:“父亲大人如此镇定,想来心中早有计较,是儿媳多言了,还请您见谅。”

  “你这孩子太机灵了。”范远瞥一眼自家一脸懵懂的小儿子,内心竟生出几分不满来,忍不住训斥道:“多和你媳妇学一学,别傻乎乎什么都不明白。”

  “你们俩这天一句地一句的,让我怎么明白啊?!”范小爷恨不得以头抢地:“谁来给我解释一句?”

  楚暖婷看公爹一副看戏模样,便明白这是家主对自己的考验,索性轻笑道:“父亲大人听我危言,面色却只有欣慰之意,可见是早就想明白了这一节。都说谋而后动,只怕咱们家还有更大的图谋,是才按兵不动等待时机。”

  “你倒是说说,咱们家有什么图谋?”范远觉得“咱们家”这三个字颇为顺耳。

  “并州毗邻密州,以南燮蜀王的性子,大约是早已和父亲有了协定。可范家若是只投靠于他,不免失了主动。如儿媳浅见,倒不如先说服隶州崔氏,到时一块儿相应南燮号召,便是大功一件,南燮朝廷也必要给咱家些许优待。”

  “你这可不是浅见,臭小子才明白当今格局之凶险,你便连化解的办法都有了。”范远赞叹道:“不怪南王一力推举楚家女入仕,你们是有真本事的。等到开春之后,不若去试试那南燮的科举吧。”

  楚暖婷大喜,深揖道谢:“父亲大人如此开明,儿媳当真是不知该说什么了。”

  “你都一口一个咱家,难不成我还拘着你?”范远笑的开心:“我三个儿子,大约只有慎儿看出了些许影子,至今还在犹豫要不要与我说道,剩下两个读书读的脑子都僵了,还做着有朝一日圣人下个赦免的旨意,他们就能入朝为官的美梦呢。”

  他这话说的着实不客气,范小爷更是面上一红,他可不是等着京中出招抚的圣旨么?要不是他媳妇儿对格局知之甚详,与他细细分析,他根本想不明白世家已经不值钱了,甚至朝廷都不值钱了。

  “想不明白?想不明白就对了。”范远看幼子脸色凄然,到底有几分心疼,乃安慰道:“你也不用太过妄自菲薄,虽然世家没了特权,可咱们总比庄稼把式见多识广,更有历代积累。让你们与他们公平竞争,其实就是占了先机了,难道你还怕了那祖上大字不识的农人工匠不成?”

  范小爷眼泪汪汪:“可这样一来,身为世家又有什么意思?”

  “那你觉得世家有什么意思?让后世子孙耽于享受不思进取么?世家者,无非世卿世禄之家,代代有人为官,且为重臣,便是世家。”

  楚暖婷说的更直白些:“会读书的不一定能当官,许多人家只能‘耕读’,却没法发展壮大。但要当官,一定得会读书。所以说白了,便是改了这为官的机制,其实世家依旧占据优势,端看咱们能不能顺应潮流,掌握主动罢了。”

  “正是如此。”范远抚手道:“世家积累已经是先发制人,又何必多有抱怨?有这空闲,倒不如早日去南燮看看形势,想法子迎合这世道的变更,总好过在家中凄惶无助平白荒废。”

  第274章 忽悠瘸了

  安平八年正月,范氏说服崔氏一同对南燮称臣, 主导并州和隶州改换旗帜。半个月后, 由嫁入河阳洛氏的楚家姑娘在背后推动,整个惠州宣布归附复礼帝管辖。北燮只剩雍州一地并小小京城,所得赋税连朝中大臣的俸禄都不够。

  世家虽然固执, 但面对生死存亡时又颇有决断。他们有志一同的派遣自家子弟前往密州蜀州或江州, 提前了解和适应新的吏治模式, 以图在南北一统后尽快占据一席之地。

  沈家父女对此自是赞成, 暗地里却交代早已投奔了秀川的世家子弟好生给族兄弟或子侄洗脑,不要一门心思的只想着为官,去搞科研也是很有前途的。

  王钧宜范迟吴弘等人心领神会,一通忽悠将族人给拐带瘸了:“若说聪明才智,说读书学习,你们自然是不憷的,便是考核也不在话下。是以你们顾虑无非是觉得从底层做起给人跑腿失了面子,或是和粗鄙之人鸡同鸭讲失了身份。”

  他说一句, 世家子弟便点一点头。王钧宜心中暗笑, 脸上却并不带出分毫:“世家清贵,可南燮的政策如此, 想当官便没法儿清贵。不过另有一件事儿倒是可以试一试——你们觉得著书立传如何?”

  “自然是流芳千古的好事儿!”立刻有人亮了眼睛:“莫非还要勘印典籍不成?”

  “也算是吧。”王钧宜说的含糊:“蜀王殿下最近正着手编写各科教材——便是教书育人的书籍,和咱们读书经一样,以后是要普及到所有学子的。”

  想想老沈家流传出来的启蒙三宝《千字文》、《弟子规》和《三字经》,世家子弟们更加眼热,一个个点头:“此事甚好!”

  范迟在一旁看似随意的敲边鼓:“我听说蜀王已经说服程相爷, 要给学院里放编制了?老王你是副高吧?”

  王钧宜一脸惊喜:“两位相爷终于松口了?”

  他说完还照顾一脸懵逼的世家子们,给他们科普:“编制等同官位,由朝廷发俸禄,一样算计品级,只涵盖面更广。目前暂定有行政、技术和社会三种,若是你们走科举的路子,通过考核后从事管理工作,便是行政编制,和在北燮当官差不离;如我这般学院学习做研究编书,就是技术编制。”

  “做学问也能当官?”世家子们一听就更热闹了:“不知最大能到几品?”

  “既然是统一的编制,品级自然是相同的,从不入流到一品二品都有。”吴弘对此也是了解:“老王如今在学校当教授,岗位等级是副高,算下来相当于咱们说的四品了。”

  “再往上就是国子监祭酒了啊!”子侄们面面相觑,这也拔的太高了吧!

  王钧宜便笑:“如今秀川郡内各学院的院长都是三品,校长是二品,今后还要建立南燮朝廷大学,也就是类似国子监这种,学院的校长大概会是从一品。”

  “那我们呢?我们去了算什么?”已经有人动心了。

  “算学徒呗,”王钧宜开始不厚道的泼凉水:“那里可是靠真本事上位的,想混吃等死还不如去混官场。”

  看所有人满脸窘色,王钧宜还不放过:“我不知道这些年你们有没有学过沈侯爷出的简体字、数字符和拼音。若是没有,你们得从扫盲班里开始学起,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,参加分科考试,才能算进了学院当学徒。”

  “那你呢?你也进了扫盲班?也是从学徒当起?”有人不服气的问道。

  “那是自然。”王钧宜点头:“虽然我在琼州学过算数,拼音却是一点儿不懂,在扫盲班里呆了三个月才出师。因民以食为天,我选了农学院进修,两年学完了学徒课程,通过考核成为初级实验员——职位大概算九品。”

  “所以你用七年时间从九品坐到了四品?”掰着指头算了算时间的世家子咋舌:“你开玩笑吧!”

  “你要是按照常规混资历呢,肯定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,但耐不住老王运气好啊,”范迟颇有几分羡慕嫉妒恨:“他当实验员第三年就做出两个突破性成果,直接跳了三级;后头又组建团队找到了侯爷说的什么‘杂交水稻’,虽然还没出定论,不过已经有眉目了。按照学术贡献特别奖项,他和团队里的人每年一级的往上跳,比当官划算多了。”

  “我这算什么,你看看老李,比我能耐多了。”王钧宜反驳:“蒸汽机整出来他就是正高了,再加上机器改良和发电机的初步设计,我看不用两年,他能拿到国家贡献奖,直接飞升一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