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6节(1 / 2)





  赵广源深知皇帝脾性,自不置喙,旁人见此情景,遂只行拜礼,不敢多言。

  只一事明了,帝后恩爱,古今罕有。

  册礼后,慕容檀携宋之拂登楼远望。

  “我少时在金陵,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登基为帝,那时太子尚在,他德才兼备,深得父母兄弟喜爱,只是谁也料不到,太子英年早逝,最终竟是绪儿承继大统。”他说话时,语中满是感慨,“初时我仍只当个戍边的亲王,他若信我,如今也不必落得这番田地。”

  宋之拂亦叹道:“我亦不知,今生能与君相伴。”

  慕容檀忽而笑了,伸手搂她:“世事难料,当日娶你时,我也不知如今会爱你至此。”他想起新婚那夜的狼狈与愤怒,越发笑开,一手指不远处寝殿道,“你瞧,今日行册礼,再过一回洞房花烛夜如何?今日定教你舒心。”

  宋之拂闻言忽而羞涩,红着脸往那处望去,却见殿门的确隐约挂着红绸彩灯,竟果真有婚房的模样。

  她瞪大眼望向身侧男子,却被一把横抱起,慢慢布下台阶。

  只见慕容檀满目温情笑意,柔声道:“这新婚之夜,欠你的,定要补上,从此你我为夫妻,共享山河。阿拂,再替我生个孩子吧,这一次,我定伴在你身边,一同迎接他。”

  宋之拂细细凝望他,目中慢慢充盈泪水。

  这一世,她没白活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
  正文到此已完结,求一个收藏。

  新文接档《姝色》求收:

  当朝太后二嫁先帝前,曾于民间诞一女,是为赵氏阿姝。

  阿姝年不过十六,已是颜色姝丽,名扬河北的美人。

  被迫嫁给刘徇前,兄嫂皆劝,刘徇颇有城府,若以色侍君,怕不长久。

  阿姝道:“都道此人温厚儒雅,素得人心,却从不近女色,年近而立仍孑然一身,我纵想以色侍君,怕也无从下手。”

  可婚后,她方知,传言大错特错!

  温厚儒雅,素得人心是真,至于不近女色——

  呵呵,半点也瞧不出来!

  ——

  刘徇兄长新丧,孝期未出,便娶了仇人女,

  原该水火不容,岂料不久便成夫人裙下臣,

  从此一路共享荣华,登临天下。

  第49章 番外—慕容允绪

  番外篇之慕容允绪

  “你要做个万民敬仰, 宽温仁厚的好皇帝。”

  这是慕容允绪自记事起, 便不断萦绕在耳边的话。

  十岁前,他听着皇祖父日日对父亲说,十岁后,父亲去了,他成了皇太孙,从此皇祖父便日日对他这般说。

  短短一言, 织就他二十余年的梦魇。

  那时大齐初立, 根基未稳,□□皇帝兢兢业业, 一日不敢松懈,每每处理政务,皆要将太子带在身边, 悉心教导。

  那时的太子,他的父亲, 是全天下最好的人。他温雅敦厚, 谦和有礼,心怀天下, 宽仁孝顺, 上至皇父与兄弟, 下至朝臣与百姓,无一不夸赞敬仰。

  那时的慕容允绪, 也正努力成为一个父亲那样的人。

  母妃说,父亲为民生大计忙碌, 才没那样多时间伴着他,若他能如父亲少时那般令人瞩目,他的父亲与祖父,一定也会夸赞他。

  于是,他日日跟着从前教父亲的太傅习诗书礼乐,做人之道,旁的堂弟们都在外招猫逗狗,满地乱跑时,只他一人,日日留在文华殿埋头苦读,连太傅也对他刮目相看。

  只可惜,他天资不如父亲,无论如何刻苦,总不能如父亲般三岁能诵诗,五岁能做文,八岁便能与皇祖父议政论,谈得失。

  他记得分外清楚,皇祖父望着他失望的眼神,像一把尖刀,刺痛了他年幼的心。

  宫里曾有风言风语,太子是为帝王的可造之材,可太子嫡长子,却并非那块料,连陛下都开始犹豫,到底是否该因此改立太子。

  那时他终日惶恐,生怕自己拖累了父亲,更因自己的不出色而自卑不堪,整整三年不敢抬起头。

  直到三年后,他十岁那年,父亲南下治理水患归来后,忽染恶疾,一病不起,直至临终前,将他唤至床边,艰难开合的双唇,断断续续吐出一句:“我儿,堪承父业。”

  他自记事来,第一次在旁人面前哭得那样涕泪横流。

  这是来自父亲的肯定,这个天底下最好的人,为何却要英年早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