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2节(1 / 2)





  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。

  他答应给自己拔的学生已经到了,都是秦国各地学室优选而来的,但严江发现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僵化了——这也可以理解,秦国各地都有学室,供人学习各种律例,学成后通过考核,便派入各地上任,成为大秦乡间的基础公务员,只要业务做的好,在每年的官吏考核里出头,就有上升之路。

  但也因此,他们的想法基本都被这些条例禁锢,很难变通,没办法,只能帮着抄书刻板——在知道刻板后每人都可以得到一本拓卷时,他们就刻写的很勤奋了。

  第一批陶经板已经烧好,放在咸阳城外的墙上供人拓印,纸虽贵,但依然每日拓者络绎不绝。

  要知道书是宝贝,不但贵更难以买到,要抄借都是极是困难,如张苍这种可以进考核进官署的是极少数人,大部分学生只能就着一两本书反复揣摩,只有高门大户才能多有资格选择哪家哪派。

  因为各家经典都有,所以严江在各家口碑都极不错,称他此举大功于世,甚至很多在咸阳的学子都传信与同门,说这里有书可抄,书多速来。

  严江还在陶板处搭了一个台子,供诸家讲经辩论,虽然很多说废话的都会被唾下来,可也有不少人成功打出了名声。

  按理,这种发展势态,秦王应该很高兴才对。

  那他那隐隐的不悦从何而来?

  帝王都这么难以理解么?

  还有陛下,只是半晚上没有及时关怀它而已,居然就好几天不理他了,怎么哄都没用,独守空床几日了都,唉,这世界啊——何等无常。

  “所以还是花花你最好,点支蚊香就寻来了。”严江抚摸着身下的大老虎的下巴,若有所思地看了旁边秦王政一眼。

  花花满足地咕噜了一声,拿大脑袋蹭了主人,把他盘在身体里。

  秦王政眉目微抬,淡淡道:“严卿,你那四洲域图寡人甚是困惑,不如给寡人解惑?”

  “诺。”严江当然答应,“请王上出图。”

  “寡人尚有要事,等晚间事毕,严卿自来寝宫答疑即可。”秦王说完,起身离去,还淡定地看了一眼大老虎。

  “诺。”

  第36章 醉了

  咸阳宫是百年前商鞅说秦孝公迁都时所建, 至今已有百年, 宫室老旧,所有宫殿皆居高台之上, 栏柱灰黑,木瓦斑驳, 极有历史气息。

  严江按约定在晚上去到秦王寝宫, 这位王上十分勤政, 晚上接见大臣也不少见,所以侍者并未为难他,通传后便小心地将他请入殿中,而秦王政正举简翻阅, 他手边有一部分案卷是粗纸成卷, 但大部分还是书简,十分沉重,但看他手臂稳健有力, 就知道这于他早已习惯。

  秦王沉迷其中, 严江自然也不打扰,只是在一边静坐,眼观鼻观心, 思考着自己要怎么著书。

  这年头著书不但要有,内容,还要有文笔,一个篇几千字的文章写了十年八年都是常事,反复修改, 硬要一定不易才算是出书。

  所以得找个枪手来润笔才行,秦国能干这事的,就只有李斯了,张苍现在都年轻了些,写不出来,可惜张苍的弟子贾谊还没出生,否则他才是最好的枪手人选,那位可是能上教科书的优秀文人,当年的《过秦论》是他心里背过最艰难的古文了。

  对了,今晚花花和陛下共处一室,不会出什么事情,花花倒没什么问题,它现在都是躲着陛下的,晚上还吃的很饱,没有他在,陛下应该不会又小心眼的生事……?

  终于,秦王放下案卷,这才转过头来:“严卿这边坐。”

  天凉,王殿之中不但有铜炉生火,还有厚厚的布席,严江坐到他对面,静静等待。

  但秦王却没有拿地图出来让他解惑,反而让侍者拿来美酒小菜,端出一副礼闲下士的模样。

  严江指尖在腰上敲了敲,本能地提高了警惕。

  秦王瞥了他手指一眼,淡然道:“卿不必担心,寡人只是近来诸事烦心,欲与卿浅谈一番,缓解心中烦闷。”

  “王上志向远大,些许小事,想是不会放在心上。”严江谨慎地道。

  这不是恭维,实是秦王是严江见过最能不好形容的人了,说他小气,他又能容人,只要有用便能不在意脸面,说他大方,其实最是小心眼,多久的仇最后都能报了,属于那种任你现在闹得欢,用完我就拉清单的王者,如今吕不韦任有大权心腹盘桓朝中,对秦王的任命各种反驳,他会生气也会在明年把他搞掉。

  “卿可读过吕氏春秋?”秦王突然问。

  “读过一些,”严江知道秦王是问他看法,便组织了一下语言,才道,“《吕氏春秋》乃吕丞相一生心血,说有人能改一字便能得千金,我来咸阳不久,所阅不多,见其内容虽杂,但却是有自己的治国主张,以黄老无为而治为治国之道,少摇役减田赋,让百姓修养生息,衣食丰足,以此为治国强国之道。”

  此话一出,严江便明白秦王为什么容不下吕不韦了,两人的治国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驰,秦王要是一统天下立万世不移之功业,不是当什么为后世君主做嫁衣的好人,恨不得百姓日夜不眠地为他征服诸国添砖加瓦,哪能容吕不韦这种一点点得慢慢来。

  “严卿认为此举可成否?”秦王悠悠问,他眉眼深邃,在灯火之下,睫毛遮长一片浓密的阴影,让他看人时的眼光极为幽深,如临深渊。

  “自然不成,”严江苦笑摇头,叹息道,“商君变法后,大秦上下便为战而存,只有战场之上方能得一切,若停止征伐,以秦法之苛,便会渐渐有刑徒无数,有才之士无处上位,必内耗剧烈,时日一久,便有倾国之危。”

  秦法为何严苛?因为只有上战场才能抵消那些一不小心就犯错的法律,让秦人勇于国战,怯于私斗,如果不上战场,一不小心就变成失地农民,连活着都困难,有志之士也难以出头,将来秦国统一之后,光是骊山陵与阿房宫的刑徒就有七十多万,这是什么概念啊,全国上下才两千万人呢。

  秦王政微微皱眉,这倒是他还没想过的缺点:“竟有此等后果,倒是麻烦……那吕不韦终是商人出生,所行之策皆为重商,亦可理解。”

  他沉思了一会,似是在想如何解决,但随即就想到那张图,便不那么急了,天下如此之大,有生之年,无需担心。

  “今日,有一舍人言:如今强秦独大,再不攻六国,等诸国恢复强盛,便是寡人有黄帝之能,也不能灭也?”秦王问。

  “此言有理,王上定重用了?”严江轻笑,这不是李斯的名言么。

  “还有密报郑国之事,卿也应有所耳闻。”

  “知晓,然强秦疲秦,不都在大王一念之间么。”严江微笑道,九年前,韩国被秦打得受嗷嗷叫了,就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入秦,说可以修一条水渠,把关中平原的泾水和渭水连接起来,让关中变成千里沃野,这条水渠长三四百里,已经修了九年,由吕不韦主导,消耗大量国力,让秦国最近都没有怎么出去打架。

  但前几日,到处有流言称郑国是奸细,修水渠这事是韩人不怀好意的疲秦之计,秦国上当了之类的,朝堂上已经有人要求招郑国回咸阳问罪了。

  不过就严江看来,秦王不可能不知道郑国渠于秦是何能大利,他放任流言横行,不过是想以此斥责吕不韦而已,这会成为他扳倒吕不韦的一张王牌。

  秦王眸光一闪,畅快地饮下一杯,与聪明人交流就是自在,若是朝臣个个如严卿一般懂他,也不必如此耗费心神。

  “那卿又如何看寡人?”秦王微弯唇角,又抛出大招。

  这个我背过,严江举杯道:“王上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将来必能吞二周而亡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,执敲扑而鞭笞天下,威振四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