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节(1 / 2)





  隔着低矮的柜台,递过去钱,对方没接。

  “红色的那个。”她又重复。

  他迟疑了一霎,顺着小女孩的眼神,去看新出炉的各色花糕。

  “再说一次。”他终于说了第一句话。

  “红色的。”

  他未动,继续问:“从右边数第几个?”

  沈昭昭被他的话唬住,没懂自己哪里说错了,但还是按照他的方式回答:“右边第三个、第四个和第五个。”

  沈策没去拿糕,反倒从裤子口袋里摸出一个黑色钱夹,对着帘子后说,刚才的都包起来,再要三块花糕。

  一个老婆婆笑着走出来,一个劲地道歉着,说来晚了,包好了她要的花糕。

  直到他结算,她终于懂了,这人不是卖糕的。

  这是她和沈策的初相识。

  半小时后,她和姐姐被母亲带去见表外公,进了正厅,看到他坐在沈公右手侧的椅子上,而他的对面是表哥沈家恒。

  “双胞胎来了。”沈公笑着说。

  沈昭昭眼睛睁大,不可思议地望着他。

  他看着她忍着不说话,猛瞅自己的神态,倒是毫不意外,好似知道,一定会有这第二次的见面。在后巷看到她的衣着,还有脖子上挂着的玉坠,他就晓得这女孩是沈家的人。这次来祭祖的孩子,每个都被沈公送了个类似的小玩意儿。

  沈策,来自澳门的沈家后人。

  对于澳门的分支,她听妈妈讲过两回。沈家祖上曾受过一次大难,险些被灭族,因此分了支,一支留在台州,一支南下,几经辗转定居到澳门。不过南下那一支在清朝灭亡前亦受过重创,人极少,但不论男女都是人中龙凤。所以她对澳门的沈家人始终有着极好的印象,今天终于见到了。

  起初她还以为这个哥哥很特别,听说自己和姐姐是双胞胎,也没露出惊讶表情,也没问为什么长得不像。

  等到他听到说两个“昭昭”,突然抬眸,认真在两姐妹这里看多了一会儿。

  沈昭昭忍不住笑出声。

  姐姐则故意叹了口气。

  大家都望过来。

  “怎么,和这个哥哥很投缘?”表外公和气地问她。

  她笑着“嗯”了。

  他一定会问,为什么有两个昭昭。

  意外地,沈策盯着两姐妹看了半晌,只是赞了句:“好名字。”

  “算起来,你辈分不低,”沈公说,“这对双胞胎要怎么叫你,还真是个难题。”

  “叫哥哥。”沈策说。

  来时他父亲嘱咐过,十几代以前就分开了两支,早没了血缘联系,这回来不必跟着台州的人排辈分,按照年纪随便一些就好。

  两姐妹在长辈的安排下,和这位关系远到十万八千里外的哥哥打了正式的招呼后,被人专门送去了到了另一个院子。

  这院子在雨停后,早早被人打扫干净。

  庭院里的灯,还有装饰性的木灯笼都被点亮。假山上、湖上也都有灯,全都点亮,为了让这群孩子们玩的尽兴。

  今日祭祖结束,明日后大家都会相继离开,也不晓得能不能再见,所以沈家的孩子们被大人们安排在这里,最后一聚。几岁的孩子被带着看走马灯,大些的一起玩牌九,因为生长环境不同,院子各种腔调,各种语言交错着,英法西居多,还有普通话、粤语、闽南语和四川话混着来。

  再加上软糯婉转的吴侬细语,全汇在一处,热闹得不成样。

  姐姐和人玩牌九,她在一旁听大家聊天。

  夜幕降临后,有人开始往花丛里洒驱蚊水,搬了几盆夜来香放到池塘旁驱蚊。她是头回见夜来香,蹲在花盆前看那柠黄的花,仔细闻了闻,好浓的味道。

  一只手拉她起来:“这香味闻多了,对人不好。”

  提醒自己的是沈家恒,而他身后一道来的就是沈策。

  这算是今日两人第三次见面。

  旁边有个四五岁的孩子在玩跑马灯,光在飞快地转着,一道道影子从他的脸上掠过。他倒不像在正厅里,佯作未见过她了,明显在看到她这里时候,笑了笑。

  沈昭昭倒背着手,故意没和他打招呼,和表哥沈家恒细细问起了夜来香。

  沈家恒本就喜欢这个生得极漂亮的远房妹妹,讲得仔细。沈策饶有兴致听着他们两人闲聊,没插话,两人都只当没下午那场意外的相识。

  “我晚上看不大清楚,”姐姐忽然把手里的骨牌塞给身旁的一个女孩,“你来吧。”

  这是个借口。整晚姐姐赢了太多次,不好意思再赢。

  接了姐姐牌的人,很快赢了。

  在大家的笑声里,忽然有人问姐姐:“为什么晚上会看不清?”是听了半小时的夜来香、驱蚊草都没加入话题的沈策,终于有了聊天的兴致。

  “是夜盲。”姐姐没料到这个人会问。